前文回顾:
这两天的对件大事大事,大家都看到了:
![]()
从字面意思看,并不难理解,别太要清理的对件大事汽车方面就是车牌指标摇号、房地产方面就是预期限购。
目前从全国范围看,别太二三线及以下城市,对件大事基本没有这俩限制了。预期
新能源汽车牌方面,别太上海深圳没有限制,对件大事北京虽然增加了,预期今年10多万指标,别太但是对件大事仍有限制。
房地产方面,预期深圳除了核心区少量限制,别太其他都放开了。
剩下的就北京和上海限购还在(目前北京五环外也只是不认房,并不是不限购)。
我看不少房产博主解读,认为北京这次是要全面放开限购了。
在表达我个人观点前,想请各位看下6年前的一个“通知”:
![]()
文章链接:
虽然今天的情况不能同日而语,但是我觉得,北京的情况,不能和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类比,哪怕是上海,我都觉得有很大概率像十五五里说的“清理房地产不合理限制措施”。
对于在北京的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来说,我觉得还是尽量降低预期。
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指标限制,我甚至认为北京会独一份的不可能全完放开了买。
有人肯定会觉得“你这也太保守了”。
这不真是保守,更不是对北京楼市没有信心,反而是很有信心,我至今仍非常坚定认为,北京这一轮较大的房价调整,虽然对房东们产生巨大的资产贬值损失,但对整个城市来说,换来了很多肉眼可见的、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真东西:
1.换来了全民高杠杆到极低杠杆的稳态
我在线下沙龙里展示过北京在房价最高点2023年北京居民新增杠杆率是60%左右,截至到今年上半年,北京居民新增杠杆率不足20%,这不就是管理者以前一直求之不得的稳态嘛。
2.换来了年轻人极低的上车门槛
2023年初,北京存量房成交均价曾接近过6.5万/平米,彼时在五环外买套两居室,就算贷满243万(当时有非普线,这里就不科普了),最低门槛也要小300万了。
而现在随着之前价格和政策的双重调整,最低门槛大几十万就够。
门槛降太多了。
3.换来了居民存款越来越多
2022年北京总存款大概是5.8万亿
![]()
到了去年底就已经是7.2万亿了(这里并没算企业和机构存款,就是纯居民存款,而且我要说一下,不要觉得巨富会傻乎乎地把几亿十几亿存银行,这里的存款主力军就是广大中产),最新的存款我没拿到数据,估计离8万亿不会太远了。
![]()
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,北京中产消不消费这里不讨论,但是你稍微了解下身边的朋友应该就有这么一个答案:对于有购房能力的众多中产,都有些底子的。而被平均的低存款家庭,压根也没有买房这个选项。
↑本号名片,欢迎关注。
从这几年的“人口风向”上看,更加不可能全面放开。
北京这几年一直在暗暗地控制人口流入了:
1.北京早在两年前,就基本停掉了外地父母随迁了,用正式的说法叫“无限期轮候”。
2.北京夫妻随迁也在较早开始轮候了,就是那个和北京户口结婚满10年、满45周岁的随迁(目前城区很严、远郊区稍微好点)。
3.北京未满18周岁子女随迁,也已经有排队的了。
4.至于应届毕业生落户名额和企事业单位户口名额,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越来越严。
人和房是关联最紧密的,一边控制人口流入,一边放开购房,这是矛盾的,如果你认为放开外地人买房不影响北京人口啊,说明你真是一点不懂Politics。
所以综上所述,我对北京全面放开限购,持有特别特别保守的态度。
但是为了执行全国整理的方针,我觉得会分布分散实施的概率还是有的,这个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几次,这篇文章再简单整理下。
往大了聊,就算北京房产政策出的比较激进,也至少有以下几步必经之路(大致方向,不纠结严格的先后顺序):
1.直系亲属间赠与不限购
2.一房多本合并
3.京户五环内可购买第3套住宅
4.五环内社保三改二
5.社保五环内可购买第2套住宅
6.五环外社保二改一
7.五环内社保二改一
出得比较狠一点:
8.其实还可以五环内不认房(就是北京人随便买,但是外地人不能买)。
9.商住房不限购
出得再狠一点:
10.五环外社保一年改6个月
11.五环外工作证明可购房
至此,以上政策还得说每次都出得力度比较大,否则很可能每个政策再“切碎”成两到三次出。
然后才敢突破想象力地讲:
12.放开五环外大面积的新房限购(设定某一面积不限购,比如144㎡以上)
13.全面放开五环外限购
这里面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变种。
至于说放开全北京限购,应该轮不到那个时候,市场早就发生想象不到的变化了。
换句话说,结合以上北京基本面(杠杆率、存款、房价门槛),北京政策根本出不到“全面放开限购”,就够用了。
压根轮不到“拿出最后的底牌”。
本人V信:6839916,欢迎添加探讨。
顶: 1踩: 3